路桥技术网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扫描二维码
路桥技术网微信公众号
★ 最大跨径1088米 ★ 最深桩基120米 ★ 最高桥塔300.4米 ★ 最长斜拉索577米 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在当时创下了四个“世界第一”的纪录,这座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桥被载入世界建桥史册。 陈勇 马永红 赵融 摄 10载韶光飞逝 在苏通大地的见证下 苏通长江大桥迎来10周岁生日 凝心聚力克难关 南通,古名通州?!锻ㄖ葜尽烦破洹昂M珊V钜?,江通吴越楚蜀,运渠通齐鲁燕冀”。然而,长江如天堑,横亘在南通与苏州之间,让历代诸多志士隔江慨叹。 民国时期,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曾有过一个愿望,就是在长江上修一座桥,将南通和苏州连接起来,但限于当时的种种条件,这只能是一个梦想。 新中国建立乃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苏州由于南接上海,北靠无锡、常州和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经济飞速发展。而南通隔江独立,始终无法顺接长三角地带的辐射效应。 此刻,建设一条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跨江通道,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顺应民心、沟通南北、促进共同繁荣,江苏省决定跨越天堑,在苏州和南通之间建设一座现代化桥梁。 据悉,南通过江通道的规划研究始于1991年。2001年6月24日,苏通长江大桥(以下简称“苏通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被阻隔千年的南通和苏州看到了相连的曙光。 陈勇 马永红 赵融 摄 但是,长江下游水深流急,江面宽阔,地质复杂,在此造桥面临着诸多挑战。据江苏省交通厅记载,这里一年中江面风力达6级以上的有179天,年平均降雨天数超过120天,还面临着台风、季风、龙卷风的威胁。不仅如此,此处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覆盖层厚,土性软弱,河床易受水流冲刷。 据了解,2003年7月,苏通桥在建设桩基础施工平台时,曾出现天文大潮,并伴随狂风,早已打入江中并连为一体的12根钢管桩在水流的撞击下剧烈摇摆,最后从中段焊接处拦腰折断,向下游漂去…… 苏通大桥第一次平台搭设宣告失败。 工程师们“会诊”后判定:想要建桩,必须使用更粗大的钢管。大家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了直径2.8米的钻孔桩钢护筒上,这种打桥基的设施,直径大、壁厚、持力强,来回流淌的江潮也奈将其何不了。 建设者把计算好的131根钢护筒顺利打入江中,每根护筒之间的距离仅两三米,最深基础达120米,浩瀚的长江上仿佛出现了一座半个足球场大的平台,这也造就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由于苏通桥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设计,尤其在大桥辅桥D1标采用了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超大跨度箱梁设计。时任苏通桥D1标的常务副经理徐炳法告诉记者:“这种设计虽然桥型优美,但是施工难度很大,它的质量控制问题,当时在国内外建桥行业都是一个难题?!?/em> 陈勇 马永红 赵融 摄 据悉,由于桥的箱梁跨度大,混凝土收缩徐变(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体积缩小现象,混凝土徐变是指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和温度荷载效应(温度荷载是指物体由于外部或各部分间的相互约束,在温度变化时不能自由胀缩,所引起的约束力)等因素,成桥后的箱梁会出现裂纹,给桥梁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项目部委托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对连续刚构施工监控进行了大量计算分析,通过调研、配合比试配和性能测试,研制出C60高性能混凝土。经过一系列试验,这种混凝土可解决抗裂问题,并在箱梁2号块施工中成功应用。 联通南北促发展 2008年5月25日,大桥通车前夕,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此传递,这不仅点燃了两地人民的热情,也揭开了南通市格局之变的序幕。 乒乓球奥运冠军李菊在苏通大桥上进行火炬传递。 网络图片 位于长三角北侧的南通市,地处我国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沿?!癟”字型交汇处。大桥开通前,南通处于“T”字的末端,苏北的客流、人流很少经过南通。大桥开通后,南通从末端一下子变成中枢,由此客流、物流大幅度增加。 “从苏州到南通,走苏通桥只需要一小时车程,对于我们这种往返两地的人来说,真的是非常方便?!备盏剿罩莨ぷ饕荒甑牡韵壬约钦咚?,“不仅仅是有利于工作,有时候想邀请朋友一同去南通或者周边城市旅游,也变得更加容易了?!?/span> “大桥开通大半年后,来南通的游客数量就呈井喷式增长?!?/span>《2007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南通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94.52万人次。而南通市旅游局相关人员介绍,2009年1月至5月共接待游客762万人,仅这五个月的数据就占2007年全年近70%。 流通是多向的。苏通桥也推动了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使江苏沿海及苏北地区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7年南通市仅接待上海游客就达到759.68万人次。 除了旅游产业,南通市的物流运输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陈勇 马永红 赵融 摄 在苏通桥建成之前,货物从南通到上海,只能采用轮渡运输。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苏州等地利用地域优势,充分吸收来自上海的资本,飞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彼时的南通只能“望江兴叹”。 以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上海,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而南通的土地、劳动力、工业基础无疑可以为上海的发展提供补给,实现互补。 随着苏通桥的开通,紧靠上海的南通市已经成为上海产业转移又一重要选择。 检查保养助体健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每日夜间零时至五时,苏通桥双向封闭,进行了为期三天15个小时的“健康大体检”——荷载试验检测。 网络图片 这也是大桥通车十年来首次夜间全封闭“体检”。 为什么通车近10年才做这一次体检? 对此,苏通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敬民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大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国外的惯例一般是在10年左右。苏通桥通车以来,实际交通流量比预测值高出了很多,而且货车比例高,超载车辆多。因此,大桥在服役10年后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是很必要的。 据统计,2017年苏通桥日均交通量近9.7万辆,多时高达14万辆。 苏通大桥南主线收费站交通大流量。 网络图片 全桥荷载试验工作量大,苏通桥荷载试验仅加载车辆就达70多辆,数十个加载工况,还要封闭交通。王敬民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频繁检测。 王敬民表示,现在国内有不少专家呼吁,特大跨径的重要桥梁,每十年进行一次全桥荷载试验是必要的,并建议写进规范。 2018年3月8日,检测结果出炉:苏通桥当前结构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预期,大桥健康、安全。 网络图片 针对未来苏通桥在管养方面的工作,王敬民说,十年对于一座桥的寿命,只是很短的一部分,苏通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管养工作任重道远。未来的检查检测重点,将围绕钢结构的疲劳和锈蚀,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以及基础的沉降和河床的稳定等方面展开。 |
请发表评论